本学期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核心框架,系统涉猎了软件编程、硬件运维、网络架构、数据处理四大板块知识。从编程语言(Python、C# 基础语法实践)到操作系统原理(Windows、Linux 环境配置对比),从计算机硬件组装与故障排查到局域网搭建与安全防护,知识脉络呈“理论+实操”双轨延伸。
依托课程设计,完成3 个实战项目:① 基于 Python 的学生成绩数据分析系统,实现数据清洗、可视化呈现;② 搭建企业级局域网拓扑模型,通过交换机配置 VLAN 划分与端口绑定;③ 开发简易桌面工具(C# + WinForm),解决文件批量重命名需求。项目落地过程中,攻克了代码调试逻辑盲区、网络协议配置冲突等痛点。
工具层面,掌握 Git 版本控制流程、Visio 网络拓扑绘图、SQL Server 数据库增删查改操作,对 Visual Studio、PyCharm 等 IDE 的调试功能(断点追踪、内存分析)形成深度使用习惯,工具效率提升直接缩短 40% 以上开发周期。
现阶段暴露两大短板:其一,算法复杂度优化能力不足,在数据量大的场景中代码运行效率偏低;其二,云计算基础认知薄弱,对容器化部署(Docker)、云服务架构逻辑理解停留在概念层。后续计划通过 LeetCode 专项刷题、慕课网云计算课程补全知识缺口,每周投入 8 - 10 小时定向突破。
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,本质是“技术逻辑+工程思维”的双重锻造:通过代码编写理解逻辑严谨性,借由硬件运维领悟系统协同性,从网络架构搭建感知分层设计思维。期末节点复盘,不仅是知识清单的梳理,更是对“应用技术如何服务实际场景”的深度认知迭代——技术的价值,永远藏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路径里。
寒假将聚焦“算法+云原生”双主线:① 完成《算法导论》核心章节精读与代码复现;② 实践阿里云 ECS 实例部署,搭建个人博客全栈环境。以持续迭代的学习闭环,夯实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能力基座。